欢迎光临观察者报社!

今天是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人民日报: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成为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双减”政策的落实落细,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党继承、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理论,强调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在洞悉过重的校内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对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不利影响后,“双减”政策出台实施。这是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创新思维、提升能力、深化社会认知的重大决策、长远之举。“双减”政策以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为思路,通过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行综合治理,舒缓中小学生过早过重面临的育人与应试之间的矛盾,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释放学生的主体活力,让学生有意愿、有时间、有空间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健全人格,更加凸显学校、家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育人功效,引导中小学生以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处理好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学科成绩和课外活动、知识积累和核心素养、知识点和求知欲的关系,使学生的知识、才能、身体、精神、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进一步凸显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向着更高水准的公平迈出坚实步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更多少年儿童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遏制日益功利化的培训市场,有效降低普通老百姓的教育投入,使更多家庭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相对平和的心态让孩子接受教育。“双减”不仅在“减”上用力,而且在“增”上创新,指向都是推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水平差距;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等等,取得良好效果。

推动教学教育理念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学校、教师、家长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积极开设科技创新融合课程,统筹搭建学生个性化成长平台,等等。其次,引导教师在“双减”政策执行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要求广大教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把握课堂教学规律,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握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智慧性、艺术性,实现作业布置、批改、辅导调结构、提质量,真正成为大先生,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再次,家长要发挥应有作用。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育儿观,不是仅仅培养一个亲戚邻里称赞的孩子,培养一个埋进书堆、纯粹追求高分的学生,更要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要更加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注意人格平等、情感共鸣、人生共进,有效做好孩子从学校到家庭的衔接工作,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优秀品格和人文素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使孩子在校园、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臧 伟《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2日   第 11 版)

义务教育双减中小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观察者报社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孩童时期的你,是否曾拒绝上学?高敏感无法适应学校的孩子、通过生病来调解父母关系的孩子、因为拔鱼刺应激无法返校的孩子……孩子们抗拒学校的理由五花八门。有数据显示,全球大约17.8%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拒学及相关问题。近日,北京市首家拒学门诊开诊[全文]
    2024-06-26 02:19
  • 今(10)日早上,著名歌手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通过个人社交平台晒出了妻子海莉·比伯(Hailey Bieber)手捧孕肚的照片,向所有人宣告自己即将当父亲的喜讯。贾斯汀分享的照片中,海莉身穿宛如结婚礼服的蕾丝白色长裙,[全文]
    2024-05-11 02:16
  • 一份1500字的提案被反复论证。这几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小组会议上再次提到自己关于重视一孩生育支持的建议。这份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提案,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评价“说到了人们心坎儿上”。办理提案的国家卫[全文]
    2024-03-12 02:17
  • 过去一年,我国女性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称,职场女性平均月薪较上年上涨3.1%,超半数职场女性遭遇性别歧视,求职被问婚育的占比较去年下降。过去一年,新动能驱动产业[全文]
    2024-03-09 02:15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观察者报社 gz.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