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冰川风
冰川风也称冰河风,是一种下降风,是指在冰川地区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风速每秒可达3米到10米(7 级风左右)。
二.冰川风的形成过程
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气温相比要低得多,近冰川面的空气冷缩,冷而重的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冰缘地区(冰川外围地区)较暖的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冰川风。
这里运用到的原理,其实就是“热力环流”,因为A、B两点之间的热力差异,引起了空气的环状流动,在近地面形成了冰川风。
1.A、B两地温差存在的原因
①冰雪反射率大。这里有两句话要闪现在脑海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冰雪面较高的反射率,减少了冰雪面吸收太阳辐射,从而使得用于加热冰面及其上空气的能量减少,结果导致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
②融冰吸热。当冰雪表面温度达到0℃时,冰雪开始融化吸收热量,使得其表面的温度维持在 0℃左右。
③地形逆温。日出前山谷中经常出现的逆温层有利于山谷气温高于同高度坡面气温。
既然 AB两点之间的热力差异(温差)是导致冰儿风出现的原因,那 AB间温差越大,冰川风的势力也就越强 。
①冰川规模越大(A气温越低),冰川风越强盛;②地形逆温越明显(B气温越高),冰川风势力越强③地形坡度:又因为冰川风是沿着坡面向下吹的风,所以地形坡度越大,越有利于加快风速,使冰川风变得更加强势
2.什么时候冰川风最大?
那么一天之中,什么时刻AB两点之间的温差会最大冰川风最强盛呢?
日落前约 18 时温差最大,冰川风势力最强
日落前,12:00-18:00这段时间,太阳辐射强,B地升温明显,而冰面附近的A点的增温幅度有限,所以冰川表面与周围温差对比大,冰川风在这个时段较强盛(一般日落前约 18时最强)。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日落后,B点温度下降较快,冰川由于白天的蒸发和升华作用,其表面上方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较强,冰川的降温速度慢。这就造成AB之间温差减小,冰川风强度减弱,所以冰川风在午夜后至正午前这段时间相对较弱。
【小结】一天中,冰川风在正午至午夜(当地时间)这段时间内较强,日落前最强,午夜后至正午前后较弱。
三.冰川风与其他风的叠加
所谓局地风: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冰川、海陆分布、城郊差异等下垫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地方性风。
如果在既有冰川又有山谷的地方,冰川风和山谷风就有可能都出现,这种情况它们之间会如何相互影响呢?我们先来回顾这两种局地风的基本情况:
1.冰川风:一昼夜内,风向不变(下山风),但强度有变化;
2.山谷风:一昼夜内,风向和强度皆有变化,自天以谷风为主(上山风),夜晚以山风为主(下山风)。一般情况下,9:00-10:00山风转谷风,21:00-22:00谷风转山风。
冰川风的存在,会削弱谷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会加强山,风的势力、延长山风的时间。而且冰川风势力越强,对山谷风的影响也就越显著。
四.案例分析
1.祁连山:冰川规模相对较小,冰川风势力有限。
夜间对山风起增强和延长的作用;
白天对谷风虽然能起到减弱、缩短的作用。但也只能是“减弱缩短“而已,冰川风无法“赢过"谷风,所以冰川风难以取得白天风向的主导权,
【注】要小心季节变化,祁连山夏季谷风的强度大于冰川风,但冬季冰川风占绝对主导地位。
珠峰北侧:冰川规模较大,冰面气温低,冰川风势力强。
夜间冰川风和山风叠加,风势强大;
白天,强大的冰川风并不是简单的削弱谷风,而是能主导近地面的风向。据资料显示,珠峰北侧几乎昼夜都盛行下山风。
【高考曾这样考过】
(2023·6月浙江卷,24~25)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1~2题。
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高考还会这样考】
(2023·辽宁鞍山一模)雾容易形成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读吉林省地形图(图a)及吉林省各区域1961~2000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图(图b),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平均雾日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湿度
C.风速 D.坡向
2.该地区2~3月雾日少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
B.植被覆盖率低
C.多大风天气
D.排放的废热多
(2023·河南三门峡期末)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A.12月~次年2月
B.2~4月
C.5~7月
D.10~12月
4.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
A.当气温为10 ℃~15 ℃,以蒸发雾为主
B.当气温为10 ℃~15 ℃,以冷却雾为主
C.当海温为10 ℃~15 ℃,以蒸发雾为主
D.当海温为10 ℃~15 ℃,以冷却雾为主
5.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
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